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

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

叶剑英同志党性坚强,信念坚定。他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他无私无畏,有胆有识。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他总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同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了解更多

叶剑英党建思想对新时代党建的启示 叶剑英生平业绩研究述要 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更多>>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叶剑英与四人帮的历史转折点 更多>>

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纪念粉碎“四人帮”斗争胜利20周年

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纪念粉碎“四人帮”斗争胜利20周年张江明时光飞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已有20周年了。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决定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实行隔离审查,断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在这场斗争中,叶剑英“起了决定性作用”。一、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意义粉碎“四人帮”是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大事,庆祝和纪念这件“大事”,回顾这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惊心动魄的大搏斗,学习叶剑英《粉碎“四人帮”斗争的伟大胜利》的讲话,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清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坚定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有着深睿的启迪和重要现实意义的。粉碎“四人帮”的伟大意义主要是:─—粉碎“四人帮”的斗争是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大决战”(《叶剑英选集》第529页),这场“大决战”的胜利,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避免了经济崩溃,以及由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道路。─—粉碎“四人帮”,“从组织上打垮了‘四人帮’反党集团”(同上书,第444页),巩固和加强了党的领导,割除了长在党身上的“毒瘤”,“打开了中国人民的‘症门’”(邓颖超),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粉碎“四人帮”,完成了毛泽东的遗志,解决了毛泽东“生前想解决而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同上)。─—粉碎“四人帮”,实现了第一个伟大历史转折,为邓小平同志复出领导全党及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第二个伟大历史转折准备了前提条件。这两个伟大历史转折有着辩证的关系:如果没有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这个伟大历史转折,就不可能有第二个伟大历史转折;同样,如果仅仅是停留于第一个伟大历史转折,没有进一步实现第二个伟大历史转折,就不可能前进到新的历史时期,开创新的时代。——粉碎“四人帮”,在国际上也有深远意义,消除了极“左”路线和极“左”思潮对世界各国的消极影响,使革命力量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进。二、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叶剑英便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复杂的尖锐的斗争。1966年11月,他《在接见军队院校师生大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对乱斗领导干部,反对冲击军事机关,反对到处贴大字报和游行,反对把毛泽东著作“当圣经念”(同上书,第406—407页)。其中“大闹京西宾馆”、“大闹怀仁堂”,被打成“二月逆流”。随着运动的发展,林彪阴谋进行反革命政变失败;邓小平的正确主张被否定,解除一切领导职务和受“软禁”;叶剑英被迫以生病为由“离职”治病,但还保留领导职务并有一定的行动自由,未完全丧失军事指挥权。于是,叶剑英同“四人帮”的斗争,就由公开转ylJ隐蔽。第一,保护大批领导干部,特别是军队干部和知识分子,为日后粉碎“四人帮”保存了一批可靠的领导骨干。1967年初,从上海开始夺权卷起的“一月风暴”.猛烈地冲击着人民解放军的机关和部队。北京、沈阳、昆明、福外1、广州、南京、兰州、成都、新疆等军区和各总部、各军兵种的许多领导人遭到揪斗,被逼得东奔西藏,告急的电话纷纷要求叶剑英保护,如刘志坚、刘震、成钧、苏振华、赵永夫、王恩茂、赵尔陆、许世友、李达、杜义德、王伊等。叶剑英经过请示周恩来,开列出要保护的老干部名单,尽力保护。凡来者不拒,既来之则保之,包括有的整过他伤害过他的人。这样一来,军事科学院二号楼和西山驻地,便成了老干部“庇护所”。床铺不够,就睡地板以至轮番睡觉,分批开饭。他还设法保护钟惠澜、薛愚、柯群、谢铁俪、华君武、谢芳等知名人士、知识分子。这为日后粉碎“四人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准备了可靠的支持者和领导骨干。第二,叶剑英“韬晦”上西山,从事一项特殊的政治活动,通过秘密串连,把反对“四人帮”的力量团结起来,叶剑英的住所成为秘密指挥所。“四人帮”利用毛泽东病情日趋严重,加紧篡党夺权。叶剑英非常焦急,他同一些老同志酝酿如何除掉“四人帮”。因此,他带着“韬晦”之意.借“生病”挂职的藉口,移住酉山。在西山,越来越多老战友老同志找上门来,交换对形势和对“四人帮”的看法。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乌兰夫、谭震林、邓颖超、康克清等等,以及军队一大批领导干部和地方领导干部先后到西山或家里见叶剑英,交谈同“四人帮”斗争问题。王震积极主动,自愿担任“联络参谋”,进行个别串连,提出用干净利落的办法处理“四人帮”。叶剑英用“哑迷”打手势,说明毛泽东尚在,不能过急。聂荣臻同叶剑英深谈粉碎“四人帮”有关问题,提出要坚决地尽快地解决。这样,酉山实际上成为同“四人帮”作斗争的重要基地和秘密指挥所。第三,叶剑英主动地走出去,同各方面接触、交谈,依靠政治局的多数来粉碎“四人帮”。叶剑英不仅请进来,而且走出去,主动到群众中去,到党、政、军各方面去,到政治局委员中去,加强同各种反“四人帮”力量的团结,形成合力。他同三军总部的杨成武、韦国清、刘志坚、傅崇碧、吴克华、梁必业、华捕、史前进等,空军的张庭发、吴富善等,海军的肖劲光、苏振华,还同粟裕、宋时轮、吕正操、向守法、吴立金、吴忠、吴烈等,中央部门负责人耿脱、李强、吴长青、熊向辉、黄华、倪志福、张爱萍等,以及那些观点正确、态度鲜明的政治局委员多次交谈,从各个方面的反映看来,粉碎“四人帮”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政治局的多数也都赞成,而且强烈要求叶剑英担负此重任,愿意支持他,团结在他周围,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叶剑英成为众望所归的批柱中流人物。第四,积极耐心做华国锋、汪东兴的工作。毛泽东生前把华国锋作为接班人,担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和国务院代总理职务,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从党的组织原则出发,取得华国锋支持,是合法解决“四人帮”的一个必要条件。“四人帮”把华国锋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相互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叶剑英考虑:要争取政治局多数,很重要的是把华国锋、汪东兴争取过来,才能以合法的形式解决“四人帮”。叶剑英过去对华国锋接触了解不多,但在毛泽东逝世后,可以看到:一方面华国锋同“四人帮”的矛盾和斗争很激烈,已到了公开化、白热化的程度。张春桥的《二月三日有感》这首诗明显地暴露了要把华国锋拉下台的企图;另一方面,从斗争中考察华国锋,在“文件大战”、“遗体保全”、治丧与批邓、国庆讲话、毛远新去留、“江青工作安排”等问题上,尚能坚持原则,不随风倒,敢于同江青等作斗争。因此,叶剑英支持华国锋的工作,帮助他“解围”.亲自上门找华国锋密谈。华国锋已经看得很清楚,江青就是要代替他担任党中央主席。他也感到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认为只要叶帅支持他,军队支持他,他就不怕。叶剑英将同华国锋密谈的意见和办法再找汪东兴商量,汪东兴听后高兴地表示:“我坚决拥护华总理和叶副主席,你们怎么领导,我们就怎么干。”还汇报了最近掌握的动态和8341部队的情况,表示一定做好工作。第五,叶剑英挺身而出,走一步“险棋”,提出粉碎“四人帮”的三个方案,制定“智取”的战略决策,挽救危局。叶剑英根据各个方面的意见,综合为“除妖三方案”:一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开除“四人帮”;二是先斩后奏,由少数领导人果断处置,再召开政治局会议予以承认;三是用军事手段,下令逮捕,再依法处理。叶剑英应用马克思主义斗争艺术,深入考虑粉碎“四人帮”的战略决策,认为“四人帮”是个反革命集团,不能用党内斗争、正常召开党的会议来解决;又不能用简单的办法,公开动武,以免引起动乱。而应尽量做到稳妥,以“智取”为宜。他介绍用开会办法解决林彪反革命集团“四大金刚”的好经验,要给后人留下一个好榜样。叶剑英同华国锋、汪东兴多次交谈,决定于国庆后10天左右,以召开会议形式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然后立即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有关决定。他认为:“这是一着很险的险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汪东兴谈话纪要》1984年5月一6月)因为,“情况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紧急时候。不破了‘四人帮’,中央就不能立起来。不破‘四人帮’,我们这个党就很危险。”(《叶剑英选集》第446页。)叶剑英很尊重陈云。为了慎重起见,先后5次派王震到陈云家(其中有一次叶剑英派车接陈云到西山商谈),征求粉碎“四人帮”各种方案的意见。陈云总是说叶剑英是个“智多星”,相信他会作出正确处理,或表示同意提出的方案。第六,叶剑英审时度势,决定提前解决“四人帮”,“以快打慢”。当时种种迹象表明,“四人帮”已加紧准备篡党夺权的行动了。北大、清华已作动员,孝忠“女皇”。王洪文已照了标准像,准备庆祝。上海的“第二武装”加紧组织,发放大量武器。尤其是以“梁效”笔名在《光明日报》发表《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反党文章,公然发出篡夺最高领导权的信号,要把华国锋说成是篡改毛主席“临终嘱咐”的修正主义头子。叶剑英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以战略家的眼光断定这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先兆,不能再等待了。他立即驱车先到华国锋家里商谈,他说:已经到了解决“四人帮”“刻不容缓的时候”,“军事家最忌讳的是贻误战机。现在是根据情况改变原来的部署,要提前采取行动,我们要‘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否则,会坐失良机,陷于被动。”华国锋完全同意叶剑英的看法,具体时间定于10月6日或7日。接着,叶剑英又到汪东兴处研究具体方案,定于10月6日晚8时,以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毛泽东选集》第5卷清样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为由,用宣布“隔离审查”来解决。对江青和其他几个死党也提出可靠的处理方案。第七,叶剑英亲自到现场指挥,同华国锋坐镇怀仁堂,把“四人帮”一网打尽。在这场“特殊战争”的前夜,特别紧张、繁忙,但都在高度保密之下进行。汪东兴根据华国锋、叶剑英的意见进行“战前准备”和“战斗动员”,精选对党忠诚的可靠的人员参加,并严守纪律,绝对保密。叶剑英在西山约见杨成武,切实掌握好三总部、陆、空军和沿海边防,务必搞好战备。又约见总政副主任梁必业,要求提高警惕,加强部队的管理教育。他还亲自打电话给有关可靠的老部下,要他们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叶剑英与华国锋差不多同时到达怀仁堂,汪东兴带着警卫人员守候在大厅左右。叶剑英神态坦然,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后不到一小时,没费一枪一弹,没流一滴血,就从组织上打垮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叶剑英传》第655页。)第八,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宣布粉碎“四人帮”的特大喜讯,一致同意政治局常委会关于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研究新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和方针政策。会议由华国锋主持,叶剑英作了《粉碎“四人帮”斗争的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粉碎“四人帮”的经过、意义和新时期的任务。本来,在会议前华国锋提议让叶剑英主持中央工作,但他谦让坚辞。因此,会议通过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由于粉碎“四人帮”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不少政治局委员不了解具体情况,连李先念也是到会后才知道这个举国欢腾的特大喜讯。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的这一天,想到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把粉碎“四人帮”的喜讯告诉长期被“软禁”的邓小平和其他被迫害的同志。他派儿子开车把邓小平接到自己的住处,两人见面,万分激动。他在政治局的会议上及向有关同志多次讲过:邓小平“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担“当全党的‘军师’和全军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叶剑英大力支持邓小平出来工作,出来领导,成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我们从以上的史实中,明显地看见: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中确实是“起了决定性作用”,为党为人民又立下不朽的功勋。@(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责任编辑:曾惹) 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纪念粉碎“四人帮”斗争胜利20周年@张江明$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叶剑英与改革开放 更多>>

改革开放视域下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探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叶剑英曾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有关治国理政思想无论对当时还是当今新时代的改革开放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目前学界关于叶剑英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相关问题已有研究,(1)但叶剑英在这一时期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有鉴于此,笔者利用相关资料,梳理叶剑英在此前后的治国理政思想,从政治领导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思想理论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四个层面进行探赜。一、政治领导建设层面:维护领导核心,倡导与坚持集中领导叶剑英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之一十分重视维护领导核心。他深知邓小平具备治党治国的能力,“小平同志具有治党治国的全面经验,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毛主席、周总理多次赞扬过他。”(2)在改革开放前特别是“文革”中叶剑英十分关注邓小平个人安危。1969年10月至1970年初,叶剑英和邓小平等一大批老革命家,被林彪一伙借口“紧急”需要,赶出北京。当叶剑英从王震处得知邓小平生活很苦时,忙说:“你赶快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3)在当时环境下如此说,可见邓小平在叶剑英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叶剑英在邓小平处于困难之时以及复出前后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首先,“文革”开始后叶剑英利用各种机会对邓小平进行保护。1966年11月17日,叶剑英在人民大会堂向北京军区四级干部会议作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刘少奇、邓小平在革命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不能全盘否定。(4)11月29日,叶剑英指示军事博物馆展览室要保留刘少奇、邓小平的照片。(5)“文革”后期,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后,叶剑英更是不遗余力去保护邓小平。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讨论毛泽东治丧问题。在江青等人批评“批邓”不力,要求中央政治局开除邓小平的党籍时,叶剑英和华国锋进行了抵制。(6)1976年(1)杨建成:《世纪性的贡献——论叶剑英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广东党史》1998年第5期;陈弘君:《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5期。(2)《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第408页。(3)于俊道主编:《叶剑英交往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6-67页。(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949页。(5)《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951页。(6)《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10页。12月上旬,叶剑英接到解放军总医院关于邓小平患前列腺炎的病情报告,在报告上批示:精心治疗,严格保密,注意安全。医院按照批示,将南楼病房五层腾空,于十日晚,秘密安排邓小平入院治疗。在邓做手术之前,叶剑英派子女将他从医院接到玉泉山九号楼,向邓通报了粉碎“四人帮”斗争的具体经过。(1)1977年2月3日,叶剑英安排病愈出院的邓小平及全家住进中央军委服务保障部门管理的北京西山二十五号楼。(2)其次,“四人帮”被粉碎后,叶剑英为恢复邓小平在党中央的领导职务做了大量工作。1977年2月、3月间叶剑英派小儿子叶选廉开车将邓小平接到住所进行一次长时间谈话。(3)随后,叶剑英安排邓小平由城内搬到西山一处住所住下,并派自己的办公室主任和机要秘书给他转送文件。(4)同时,叶剑英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力促邓小平出山。3月上旬,叶剑英同华国锋、汪东兴商谈,提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请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安排陈云进入中央政治局。华、汪表示:同意适当时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但要做全党的“思想转弯”工作,以便“水到渠成”。(5)经过叶剑英等人坚持和努力,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6)最后,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叶剑英对形成与维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挥了重要作用。1977年5月14日,叶剑英在住所过八十大寿(按农历推算),前来祝寿的有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王震、粟裕、余秋里、杨成武等。当听到邓小平喊其“老帅”时,叶剑英对他说:“你也是老帅嘛,你是我们老帅中领班的。”8月25日,叶剑英听取秘书工作汇报时,当听到“邓副主席在军委座谈会上说,军委日常工作由他辅助叶帅”一事后,批示说:上级军委批办的文件,可先送小平同志。秘书随即打电话给军委办公厅负责人,传达了这一指示。(7)1980年11月29日,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邓小平做了高度评价:我原来提议,还是请小平同志当一届党中央主席,然后再交给耀邦同志。后来小平同志谈,他说,还是现在就由耀邦同志当党中央主席为好。从长远看,这样做较为有利。我看小平同志的考虑是大公无私的,是有远见的。在我看来,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他当全党的“军师”和全军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8)叶剑英正是深知邓小平具备治国才能,不遗余力支持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后来在邓小平领导下改革开放实践取得诸多成就,与叶剑英等人的支持和配合是分不开的。叶剑英除了维护领导核心外,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重视党的集中领导。1980年2月24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谈道,按照列宁的学说,党的领袖是一个集体,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同志组成的。我们讲中央书记处接班,是接集体的班,而不是接哪一个人的班。他最后对书记处的同志提出希望,重点强调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个人领导。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从来就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个人不过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拿书记处来说,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关系,都只有一票,要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识大体、顾大局,和衷共济,同心同德。”(9)这一讲话突出强调了集体领导的重要(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18-1119页。(2)《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0页。(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2页。(4)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1页。(5)《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2页。(6)《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1977年7月23日。(7)《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30页。(8)《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96页。(9)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80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9、391页。性与必要性。1982年5月26日,叶剑英在住所同胡启立、杨德中谈话,着重谈了坚持民主集中制问题。他说,一个领导干部,就要坚持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样,才能生气勃勃地把工作搞好。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之一,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保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主席领导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坚持得好的时候,我们党就兴旺发达;凡是坚持得不好的时候,党就犯错误。(1)这是告诫年青一代要坚持集体领导,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9月6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二大的讲话中告诫全体同志,十二大以后,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任务很艰巨。我们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一定要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原则。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事情就好办了,就可以化难为易,化险为夷,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这一点。(2)强调集中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中集体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错误,这是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民主法制建设层面:充分发扬民主,加强与健全法制建设“文革”前,叶剑英就比较重视发扬民主问题。1951年7月1日,叶剑英在中国共产党华南区组织、宣传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加强纪律,各地党委必须在工作中强调纪律,经常检查纪律,使工作有纪律保证。而为了加强纪律,我们必须经常地发扬党内民主。纪检会一方面要积极教育,一方面要开展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1965年7月3日叶剑英在全军院校政治教育改革会议上也说,领导班子很团结,民主作风好,能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坚持原则,又心情舒畅,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4)“文革”结束后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叶剑英继续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1976年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叶剑英说,“我们今后在党中央领导下,要全党一致,全国一致,坚决贯彻毛主席未竟之志。政治上要有纪律,作风上要民主,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5)1977年7月31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正常民主生活,广开言路,决不能像“四人帮”、林彪那样开“帽子工厂”“钢铁工厂”,一提不同意见,就把人一棒子打死。(6)改革开放前后,叶剑英利用各种机会强调要发扬民主、加强与健全法制建设。1978年10月,叶剑英在同参加起草、修改《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的叶向真、刘诗昆谈话时指出,稿子中一定要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训,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要重点强调。我们过去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都不健全,被林彪、“四人帮”钻了空子,他们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实行法西斯专政,从反面给了我们血的教训,要认真汲取。(7)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谈到发扬民主,加强法制问题。首先,他谈到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210-1211页。(2)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3)叶剑英:《为建设一个有高度觉悟的有高度纪律性的党而斗争》(195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页。(4)叶剑英:《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办抗大式的学校》(1965年7月3日),《叶剑英选集》,第401页。(5)叶剑英:《粉碎“四人帮”斗争的伟大胜利》(1976年10月7日),《叶剑英选集》,第447页。(6)《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8页。(7)《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53-1154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广开才路,及时地发现我们党的优秀人才,把他们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中去。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保障广大干部和群众有对领导实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从而有可能及时发现和揭露像林彪、‘四人帮’一类的阴谋家、野心家、两面派,巩固我们的政权,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切实的保证”,“我们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我们要在全党、全国造成浓厚的民主空气,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其次,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特别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了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从建国以来,还没有很好的健全起来”,“为了确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我们的政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立即着手研究修改制订民法、诉讼法、刑法、婚姻法和各种经济法等等,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2)1978年12月,叶剑英出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对民主和法制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后,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需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3)以上蕴含思想与叶剑英系列讲话对比可以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民主与法制问题与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是吻合的。在1978年3月到1983年6月出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时,叶剑英更是强调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与健全法制建设。1979年2月15日,叶剑英在接见新华社记者的谈话中指出,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法制以保障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之一。“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近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要使我们的国民经济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就要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而为了持久地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并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4)1979年7月1日,叶剑英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也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5)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发扬民主与加强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从党的领导者到每个党员,从国家领导人到每个公民,在党纪和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允许有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和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绝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权。”(6)可以看出,发扬民(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7-498页。(2)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8-499页。(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4)叶剑英:《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1979年2月15日),《叶剑英选集》,第503-504页。(5)叶剑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79年7月1日),《叶剑英选集》,第511页。(6)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37页。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叶剑英一直重视的治国理政的要点。此外,叶剑英还积极组织法制实践活动。1980年9月10日叶剑英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名义,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从1979年2月至1982年12月,叶剑英共发布14号“委员长令”,公布了他主持五届全国人大制定的14个法律。同时,他还签署了12个人大常委会令,公布了一系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条例和决议。(2)以上就是其法治思想的集中实践。三、思想理论建设层面:提倡勤奋学习,重视与强化解放思想“文革”后,叶剑英对于推动真理问题的讨论起了很大作用,积极强调要解放思想。1978年5月11日,叶剑英阅读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当前,依然存在着“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错误倾向。这是“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碎。叶剑英十分赞同文章中的观点。随后不久,党内外有人对《光明日报》的文章提出了不同意见,报纸上也陆续发表文章展开争鸣。九、十月间,叶剑英受当时国务院务虚会成功解决经济工作中一些认识问题的启发,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建议中央召开一个理论务虚会,索性摆开来讲,免得背后讲,以统一思想。在另外的场合,叶剑英还建议把《光明日报》那篇文章印到全国去。由此,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讨论得更加热烈。党内外绝大多数人支持与拥护文章的观点。邓小平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积极支持这一讨论。在同年11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根据叶剑英的建议,会议讨论并基本统一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979年1月中旬至4月上旬,中央召开理论务虚会,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3)邓小平在谈话时也强调叶剑英对于解放思想所发挥的作用。1978年10月14日,邓小平在同韦国清谈话时说:叶剑英提议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索性摆开来讲,免得背后讲,这样好。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很重要,不仅领导机关要这样,就是一个小企业、一个生产队也要这样。不解放思想,问题提不出来,也解决不了,生产上不去,生产效率也提不高。叶帅说要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印发到全国去。(4)改革开放前后,叶剑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勤奋学习,重视与强化解放思想。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时说,我们这些过去长期打仗,长期搞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的老同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知识和规律是生疏或比较生疏的。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教育战线的破坏,我们的一些青年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很不够用的。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就要学习,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我们的建设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提倡勤奋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还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他认为勤奋学习与解放思想是紧密相关的,“勤奋学习,解放思想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学习愈好,知识愈丰富,就愈有(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92页。(2)《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第420页。(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44-1145页。(4)《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52页。利于解放思想。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紧接着他强调要解放思想,“我们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克服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影响。……只要我们的思想解放了,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最后,他强调要继承党勤于学习的传统,学好管理理论方法,“现在,我们面临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又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把它学会,特别是要学会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学会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即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会议一致认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解放思想。“从去年五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打破了林彪、‘四人帮’强加给人们的精神枷锁,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准备。”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从领导机关到基层,普遍深入地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教育。尤其是主要负责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旗帜鲜明。领导的责任就在于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引导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路线上来。”他还对解放思想内涵进行剖析,“解放思想,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四个现代化。解放思想是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决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解放思想,要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3)1980年2月24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希望书记处的同志善于学习,勤奋学习,“书记处担负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我们的经验不足,知识不多,很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要认真读书,注重实践,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使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些成绩,也要谦虚谨慎,力戒骄傲。”(4)1982年9月6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二大上告诫并勉励全党同志,“我们相信,同志们只要努力用共产主义思想,用党的历史经验,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并且团结群众,艰苦奋斗,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就一定能够把领导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一定能够在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光荣业绩。”(5)(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500-502页。(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3)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43、545页。(4)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80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92页。(5)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1-92页。四、干部队伍建设层面:选好领导班子,造就与培养有为力量有效选拔与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对于国家建设和治理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是国家治国理政的主体与骨干力量。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与执政的状况与效果息息相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需要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改革开放前,叶剑英就很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强调要老、中、青结合,继承毛泽东老中青三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尤其强调要造就与培养有为力量。1972年11月14日,叶剑英出席军事科学院宣布调整领导班子命令大会时,针对老、中、青群体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三结合提供有效依据。他从实际出发分析老年人,“所谓老年就是时间过得长,经历长一点,做的工作多一点。……活动时间长积累的经验就多,有好的经验,有坏的经验,处理复杂的环境,处理复杂的事务,就比较能够应付。一个坏处就是精力不够。”他对年轻人存在优点和缺陷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精力充沛,朝气蓬勃,这是青年人的长处。但是,青年人时间经历短,积累的经验还比较少。”他剖析中年人的特点,“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地位很重要。光是老年不行,光是青年也不行,老年、青年之间还要加上中年。”最后,叶剑英强调要老中青结合从而实现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就是因为老年有老年的责任,中年有中年的责任,青年有青年的责任。为了共同的事业,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经验的传授,传统作风的继续发扬,都要有老年和中年、青年。……老年、中年、青年互相结合,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批评教育。”(1)此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了要注意老中青结合选拔好有为力量的用人思想。1973年7月30日,叶剑英在会见美国友好人士劳伦斯、罗辛吉及其夫人时说:我们吸取教训,在人民群众中发现与培养干部,选择、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当然,光要新干部、年轻人,不要老的也不行。老干部受过几十年的锻炼,有丰富的革命经验,但人数少,要受自然规律的约束。(2)1975年7月15日,叶剑英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会议时说:必须按照革命接班人的条件,按照“五湖四海”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个精干的、敢字当头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3)1977年3月24日,叶剑英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讲:对于符合接班人五项条件的青年干部,要使他们在实践斗争中锻炼,特别是取得连和团两级领导的经验。这样做,不是压抑青年干部,而是对青年干部的真正爱护。老干部要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青年干部的成长。新老干部都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4)改革开放以后,领导干部新老交替成了一个突出和紧迫的问题。干部队伍普遍出现老化现象,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知识水平也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5)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与陈云等纷纷提出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任务与干部四化的方针。叶剑英积极支持此项政策,并通过讲话多次强调要培养有为力量。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及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又进一步深化选好领导班子,造就与培养有为力量的治国理念。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谈到领导班子问题:我们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有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中央要有好的领导班子。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革命事业总要后继有人。要造就(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032-1034页。(2)叶剑英:《关于中国建设问题》(1973年7月30日),《叶剑英选集》,第432页。(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01页。(4)叶剑英:《把“四人帮”颠倒了的路线是非纠正过来》(1977年3月24日),《叶剑英选集》,第458页。(5)左宪民:《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新视野》2005年第4期。和培养一大批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摆在我们全党全国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不断增添干部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1)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需要尽可能地增加中年、青年干部。……我们的老干部毕竟年纪大了,体力差了;而现有的各级领导班子中,中年、青年干部太少。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在干部选拔方面的经验教训,下决心在一定时期内,把大批经过实践考验、得到群众拥护的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在老干部的帮助和带领下,在群众的监督下,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或者比较年轻的干部把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责任担当起来。”同时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需要尽可能地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领导现代化建设,不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是无法胜任的。现代化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的发展,要求逐步改变我们干部队伍的结构,减少一般行政干部,增加大批各行各业的专业干部,比如工程技术干部、农牧业技术干部、经济管理干部、科学家、教师、医师、法官、律师、艺术家,等等。对具有各种专长的知识分子,要大胆地使用和提拔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殷切期望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本职业务的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专门家。要通过各级党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和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对现有干部进行定期轮训,并使之形成制度。(2)1982年1月10日,叶剑英在听取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同志汇报全军政治工作情况时谈到,干部队伍建设,一定要在革命化的前提下,重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3)对1982年9月6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二大上,对年轻有为的新力量走上领导岗位甚为欣慰,“我们的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党。经过这次大会,将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领导岗位和其他领导岗位,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我们老一辈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由衷地感到喜悦。”(4)应该说,这些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为实现现代化工作与叶剑英的积极提倡是分不开的。恩格斯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5)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前后的历史产物,尽管与以后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说法有所差别,但是其核心内涵是吻合的。2017年4月28日,在纪念叶剑英120周年诞辰时,中共中央对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贡献作出充分肯定,“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叶剑英同志和邓小平等同志一起,为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6)(胡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4、496页。(2)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241-242页。(3)叶剑英:《重视干部队伍的现代化建设》(1982年1月10日),《叶剑英选集》,第567页。(4)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1页。(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人民日报》2017年4月28日,第6版。 指示。年11月29日,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邓小平做了高度评价:我原来提议,还是请小平同志当一届党中央主席,然后再交给耀邦同志。后来小平同志谈,他说,还是现在就由耀邦同志当党中央主席为好。从长远看,这样做较为有利。我看小平同志的考虑是大公无私的,是有远见的。在我看来,小平同志具有安邦治国的卓越才能,他当全党的“军师”和全军的统帅,是当之无愧的。(8)叶剑英正是深知邓小平具备治国才能,不遗余力支持邓小平成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后来在邓小平领导下改革开放实践取得诸多成就,与叶剑英等人的支持和配合是分不开的。 叶剑英除了维护领导核心外,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重视党的集中领导。1980年2月24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谈道,按照列宁的学说,党的领袖是一个集体,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同志组成的。我们讲中央书记处接班,是接集体的班,而不是接哪一个人的班。他最后对书记处的同志提出希望,重点强调要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领导是集体领导,不是个人领导。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从来就是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经验,个人不过是集体的一员,个人的作用只有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拿书记处来说,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关系,都只有一票,要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识大体、顾大局,和衷共济,同心同德。”(9)这一讲话突出强调了集体领导的重要 继续强调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性。1976年10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叶剑英说,“我们今后在党中央领导下,要全党一致,全国一致,坚决贯彻毛主席未竟之志。政治上要有纪律,作风上要民主,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年7月31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正常民主生活,广开言路,决不能像“四人帮”、林彪那样开“帽子工厂”“钢铁工厂”,一提不同意见,就把人一棒子打死。(6) 改革开放前后,叶剑英利用各种机会强调要发扬民主、加强与健全法制建设。1978年10月,叶剑英在同参加起草、修改《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的叶向真、刘诗昆谈话时指出,稿子中一定要认真总结“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训,特别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要重点强调。我们过去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都不健全,被林彪、“四人帮”钻了空子,他们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实行法西斯专政,从反面给了我们血的教训,要认真汲取。(7) 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谈到发扬民主,加强法制问题。首先,他谈到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必须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 指出,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健全法制以保障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加速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措施之一。“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近三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要使我们的国民经济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就要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而为了持久地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并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4) 1979年7月1日,叶剑英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中也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提高各级领导机关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发扬民主与加强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从党的领导者到每个党员,从国家领导人到每个公民,在党纪和国法面前人人平等,绝不允许有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和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绝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权。”(6)可以看出,发扬民 央工作会议上,根据叶剑英的建议,会议讨论并基本统一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1979年1月中旬至4月上旬,中央召开理论务虚会,进一步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促进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3) 邓小平在谈话时也强调叶剑英对于解放思想所发挥的作用。1978年10月14日,邓小平在同韦国清谈话时说:叶剑英提议召开理论工作务虚会,索性摆开来讲,免得背后讲,这样好。实事求是这个问题很重要,不仅领导机关要这样,就是一个小企业、一个生产队也要这样。不解放思想,问题提不出来,也解决不了,生产上不去,生产效率也提不高。叶帅说要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印发到全国去。(4) 改革开放前后,叶剑英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勤奋学习,重视与强化解放思想。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时说,我们这些过去长期打仗,长期搞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的老同志,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种知识和规律是生疏或比较生疏的。由于林彪、“四人帮”对教育战线的破坏,我们的一些青年所掌握的知识也是很不够用的。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们就要学习,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我们的建设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们要大力提倡勤奋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学习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还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他认为勤奋学习与解放思想是紧密相关的,“勤奋学习,解放思想是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学习愈好,知识愈丰富,就愈有 准问题的学习和讨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教育。尤其是主要负责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旗帜鲜明。领导的责任就在于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引导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政治路线上来。”他还对解放思想内涵进行剖析,“解放思想,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脚踏实地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四个现代化。解放思想是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决不是随心所欲,盲目蛮干。解放思想,要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照客观规律办事。”(3) 1980年2月24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希望书记处的同志善于学习,勤奋学习,“书记处担负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我们的经验不足,知识不多,很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要认真读书,注重实践,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即使我们的工作有了一些成绩,也要谦虚谨慎,力戒骄傲。”(4) 1982年9月6日,叶剑英在党的十二大上告诫并勉励全党同志,“我们相信,同志们只要努力用共产主义思想,用党的历史经验,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并且团结群众,艰苦奋斗,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就一定能够把领导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一定能够在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做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光荣业绩。”(5) 中发现与培养干部,选择、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当然,光要新干部、年轻人,不要老的也不行。老干部受过几十年的锻炼,有丰富的革命经验,但人数少,要受自然规律的约束。年7月15日,叶剑英出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全体会议时说:必须按照革命接班人的条件,按照“五湖四海”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个精干的、敢字当头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年3月24日,叶剑英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讲:对于符合接班人五项条件的青年干部,要使他们在实践斗争中锻炼,特别是取得连和团两级领导的经验。这样做,不是压抑青年干部,而是对青年干部的真正爱护。老干部要积极支持和热情帮助青年干部的成长。新老干部都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4) 改革开放以后,领导干部新老交替成了一个突出和紧迫的问题。干部队伍普遍出现老化现象,年龄偏大,精力不济,知识水平也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5)在此背景下,邓小平与陈云等纷纷提出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任务与干部四化的方针。叶剑英积极支持此项政策,并通过讲话多次强调要培养有为力量。 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及建国三十周年大会上又进一步深化选好领导班子,造就与培养有为力量的治国理念。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谈到领导班子问题:我们要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有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中央要有好的领导班子。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革命事业总要后继有人。要造就 一个生机勃勃的党。经过这次大会,将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中央的领导岗位和其他领导岗位,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我们老一辈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况,由衷地感到喜悦。”(4)应该说,这些年轻有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为实现现代化工作与叶剑英的积极提倡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曾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5)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前后的历史产物,尽管与以后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说法有所差别,但是其核心内涵是吻合的。2017年4月28日,在纪念叶剑英120周年诞辰时,中共中央对其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贡献作出充分肯定,“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叶剑英同志和邓小平等同志一起,为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6)改革开放视域下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探赜@胡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叶剑英在改革开放前后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他在继承前人治国理政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诸多治国理政思想。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包括在政治领导建设层面,维护领导核心,倡导与坚持集中领导;在民主法制建设层面,充分发扬民主,加强与健全法制建设;在思想理论建设层面,提倡勤奋学习,重视与强化解放思想;在干部队伍建设层面,选好领导班子,造就与培养有为力量等内容。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我国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治理的法制化与现代化、推动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对于当今新时代的国家治理也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叶剑英;;治国理政;;思想;;探赜(1)杨建成:《世纪性的贡献——论叶剑英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广东党史》1998年第5期;陈弘君:《叶剑英对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历史性贡献》,《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5期。 (2)《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版,第408页。 (3)于俊道主编:《叶剑英交往纪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6-67页。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949页。 (5)《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951页。 (6)《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10页。 (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18-1119页。 (2)《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0页。 (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2页。 (4)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1页。 (5)《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2页。 (6)《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1977年7月23日。 (7)《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30页。 (8)《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96页。 (9)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80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9、391页。 (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210-1211页。 (2)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92页。 (3)叶剑英:《为建设一个有高度觉悟的有高度纪律性的党而斗争》(195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3页。 (4)叶剑英:《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办抗大式的学校》(1965年7月3日),《叶剑英选集》,第401页。 (5)叶剑英:《粉碎“四人帮”斗争的伟大胜利》(1976年10月7日),《叶剑英选集》,第447页。 (6)《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28页。 (7)《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53-1154页。 (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7-498页。 (2)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8-499页。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 (4)叶剑英:《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1979年2月15日),《叶剑英选集》,第503-504页。 (5)叶剑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979年7月1日),《叶剑英选集》,第511页。 (6)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37页。 (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92页。 (2)《叶剑英传》编写组:《叶剑英传》,第420页。 (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44-1145页。 (4)《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52页。 (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500-502页。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 (3)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选集》,第543、545页。 (4)叶剑英:《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1980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92页。 (5)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1-92页。 (1)《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032-1034页。 (2)叶剑英:《关于中国建设问题》(1973年7月30日),《叶剑英选集》,第432页。 (3)《叶剑英年谱》(1897-1986)下,第1101页。 (4)叶剑英:《把“四人帮”颠倒了的路线是非纠正过来》(1977年3月24日),《叶剑英选集》,第458页。 (5)左宪民:《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干部队伍》,《新视野》2005年第4期。 (1)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选集》,第494、496页。 (2)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7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241-242页。 (3)叶剑英:《重视干部队伍的现代化建设》(1982年1月10日),《叶剑英选集》,第567页。 (4)叶剑英:《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2年9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91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人民日报》2017年4月28日,第6版。

雁有凌霄志, 风雷不失群。 遥遥飞万里, 阵影入彤云。 雁有凌霄志, 风雷不失群。 遥遥飞万里, 阵影入彤云。